浅析低碳经济对国内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点击数:536 | 发布时间:2025-01-20 | 来源:www.huanelaw.com

    伴随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的环境气候也遭到了紧急的破坏,进步低碳经济的呼声日益强烈。文章剖析了美欧日等国在低碳经济下y场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国内应付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低碳经济是为应付全球环境恶化,尤其是温室效应而提出的,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社会、环境改革的时尚。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全球经济进一步向低碳经济进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复苏、改变经济贸易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进步的主要力量。伴随低碳经济的进步,其对国内对外贸易环境的影响也渐渐凸显。

    1、低碳经济对国内出口贸易的总体影响。

    国内作为“世界工厂”,出口商品以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商品居多,因此国内一直是以过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维系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低碳经济将带来贸易结构的变化,高耗能、高污染商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降低,而低耗能、低污染商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则趋于上升。一方面,技术革新、规范革新的低碳经济或有助于国内推进外贸结构的转型。其次,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国内的钢铁、纺织、机电等行业作为节能减排重点,将更多地遭到以低碳环保为借口的贸易壁垒的限制,贸易摩擦也将随之增多,商品出口将深受影响。除此之外,伴随碳买卖市场的日益壮大,碳买卖大概好似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点一样在各国流通,由此可能替代一部分的货物贸易。而国内的出口贸易一直以货物贸易为主,无疑国际碳买卖市场的打造和健全将对国内的出口贸易起到不小的冲击。

    2、低碳经济下国内主要出口市场贸易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一)欧盟市场的变化及影响。

    2010年欧盟继续维持国内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797.1亿USD,国内对欧盟贸易顺差1427.58亿USD。中国向欧盟出口的产品中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主如果低附加值的轻纺和机电商品,商品结构比较单一。

    现在,欧盟拟定了2020年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比率达到20%的雄心勃勃的目的。一直以来欧盟的环保意识水平非常强,设置了广泛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标志需要。欧盟也是最早意识到在国际贸易中借助技术性贸易保护手段进行外贸管制的国家区域,其构建的技术性贸易保护手段体系相当完备。现在欧盟国家大都展开了很多碳标签的尝试。2007年1月英国最大的超市特易购表示在长期中要在所有上架的7万种产品上都加注碳标签。法国的超市巨头卡西诺也使用了自己的气候变化标签体系,在自有品牌的产品上同时标注环境友好和CO2排放量两个商标。碳标签的试用,在欧盟市场上遭到了一致的一定和关注,并将进一步对进口商品的碳足迹统一测度和推广碳标签。

    在欧盟的海量低碳政策当中,国家强制加注碳标签的需要对国内的出口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其他与低碳经济有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也趋于增多。而国内因为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商品的加工与生产办法落后都或许会致使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总是具备较高的碳足迹,在出口市场上不具备角逐优势,比较容易被赶出欧盟市场;而且环保型的生产办法和技术需要较高的投入,这对于处于进步中国家的国内来讲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国内的贸易出口结构。其次,国内的出口到欧盟国家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要想获得碳足迹的认定和碳标签的加注,出口企业需负担肯定的时间本钱和昂贵的申请价格,这是国内海量出口企业很难负担的。

    (二)美国市场的变化及影响。

    美国为国内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853.41亿USD,国内对美贸易顺差1812.66亿USD。中国对美出口以机电商品为主体,纺织鞋帽制品、钢铁制品、家具等商品为辅。

    美国虽然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一直致力于进步低碳经济。自奥巴立刻台来推行总额约7872亿USD的经济刺激政策,其中约580亿USD投入环境和能源范围。决定打造全国统一电网,以超导电网和智能电网为主,可接入风能、太阳能等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同时美国还大力促进节能汽车、绿色建筑等的开发。

    2009年3月31日,《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中规定美国2020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17%,到2050年降低83%。该法案还特别提出了出口低碳技术的内容。

    伴随2010年5月24日中美经济对话的举行,中美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也正式启动。美国鼓励低碳技术的出口的政策,给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光伏发电的出口都带来了巨大机会。比如,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前景愈加被看好,使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市场角逐中不只在劳动力本钱上拥有后发优势,而且也可以在节能环保技术上拥有占先优势。通过国内的自主开发和与美国在新技术上的合作,国内的新能源设施范围有望出目前世界最高竞技场。但,2009年6月美国的《清洗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美国将对包含中国在内的未推行碳减排限额的国家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碳关税是指对进口排放密集型的商品,如煤、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商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碳关税政策无疑是给国内的商品出口带上了“紧箍咒”,其推行将紧急损害国内出口贸易的利益。作为贸易大国,现在国内出口美国的商品不只量大,而且集中于高耗能、高碳密集型商品上,如纺织品、金属制品和机电类商品。据估算,出口方面,假如美国对从国内进口的商品征收30USD/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国内对美国出口降低近1.7%,当关税上升为60USD/吨碳时,降低幅度增加为2.6%以上;进口方面,若征收30USD/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国内对美国进口降低1.57%,当关税上升为60USD/吨碳时,降低幅度增加为2.

    59%。碳关税的征收势必加强出口商品的本钱,降低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量和份额。

    (三)日本市场的变化及影响。

    日本作为国内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977.68亿USD,国内对日本贸易逆差556.5亿USD。国内集中向日本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和低技术密集型商品,从商品类别看主要包含机电商品、贱金属制品和化学工业商品。

    日本是资源稀缺国家,历来看重节能减排,致力于塑造低碳社会。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低碳社会是日本进步的目的”,即著名的“福田蓝图”,它包含低碳进步的技术革新、规范变革及生活方法的转变,其中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的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量比现在降低60%至80%。2009年7月7日日本提出的《推进低碳经济社会建设基本法案》规定政府将努力推行绿色税制并降低煤炭火力发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目的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量达到最后能源消费量的20%。其实早在2006年5月29日,在日本经济产业省编制的《新国家能源策略》中,日本就提出全方位推进各项节能减排手段的推行。其中提出推进亚洲能源与环境合作策略,倡导对中国、印度等能源需要急剧增长的亚洲国家拓展节能、煤炭有效借助,生产安全、核能等能源环保范围的策略合作。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要紧的能源消费大国,日本的能源资源极度匮乏,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伴随日本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借助,国内出口日本的煤炭、焦炭等能源也势必降低。

    劳动密集型商品、高能耗商品也会遭受贸易壁垒。但在吸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服务外包、节能环保范围都将出现相对可观的前景。在“十一五”期间的国内的环保投资达1.4万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国内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800亿元人民币,国内节能环保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而日本在污水处置、环保住宅、环保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势必为两国企业的合作带来广阔的进步空间。在可再生能源的合作也可以使两国防止恶性角逐,加大两国在国外市场上的合作,一同在国外探寻能源供给区,确保能源供给多样化。

    3、国内出口贸易应付低碳经济的方案。

    (一)调整贸易政策,适应低碳浪潮。

    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规则在应付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下也会有所调整。国内政府应当令调整贸易政策,这是符合国内现实和长远利益的,能够帮助国内达成打造“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的目的。政府应综合考虑贸易活动中环境影响、气候本钱内部化等问题,充分把握各国拟定的低碳经济政策,适合限制高能耗商品的出口;准时修改国内现有些一些不合时宜的外贸政策法规、环保政策法规,使之符合绿色贸易进步的趋势,充分体现国内应履行的国际环保公约的义务;在贸易和投资规范方面,政府应打造低碳型的贸易和投资规范来防止污染外包和碳泄露,要提升外商投资的准基础知识槛,鼓励外商投资在生产中引进和用清洗技术。大家还应通过加大国际合作,大力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环保设施,推广和应用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出口商品市场。

    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采取法律和行政方法,严控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贸易项目,转变外资增长渠道,推进出口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其次,大家应充分借助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在全球的兴起的机会,引进一流的节能技术,显著地提升国内出口商品的能源借助率,大大降低能源消耗,避免低碳壁垒。一时没办法达成低碳经营的企业,则应准时调整商品出口市场。2010年以来,国内与新兴市场的双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国内企业发展新兴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市场多样化获得明显效果。大家应继续维持这一好势头,进一步降低对美国、欧盟这类低碳壁垒不断攀高的进口市场的依存度。

    (三)企业应拟定低碳经营的策略、战术。

    企业作为贸易的具体实行者,第一应从意识上转变观念,树立好的绿色环保意识,特别要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感。第二,要借助政府对企业“走出去”政策的支持,加快对外投资和国际合作方法革新,合理推行国际化策略,如可加大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建厂,缓解国内节能减排的重压。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大力推行技术革新和商品革新。既要将革新工作向生产链的每个环节延伸,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盈利空间和整体竞争优势,提升出口商品水平和附加值,还要在国际合作中进步革新机制,要有效吸纳、借助、整理国际革新资源,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的再革新能力。

    (四)积极建设碳买卖市场,加大国际低碳合作。

    针对国内在碳买卖市场上进步还不成熟的近况,政府要加大碳买卖常识普及和相应培训,要大力培育碳买卖市场,采取积极手段推进国内碳买卖市场与国际接轨,可在国内对出口企业拓展碳排放许可证买卖工作的试点。虽然中国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但碳买卖定价权并不学会在中国企业手中,国内的企业仍旧处于适应之中。因此,企业需要充分知道、熟知学会碳排放协议、减排量价格、付款范围和条件、核实本钱和收益本钱、适用的法律等,争取碳买卖的定价权,提高与海外碳排放用户的谈判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碳买卖市场的角逐,在国际碳买卖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五)合理合法对贸易保护进行反击。

    在金融危机的诱发下,各国借环境保护之名,欲对进口国商品征收的碳关税,实质是在推行贸易保护。对此,大家既能够运使用方法律方法合理解决贸易争端,也可以积极主张通过加大合作和磋商来解决国际贸易中的问题。大家应当坚持《京都议定书》中“一同而不同的责任”之原则,坚决反对美国大肆违反WTO原则实行贸易保护。同时,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间双边和多边合作,一方面探寻共赢点,进步和谐贸易,其次要进一步发挥国内在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中有哪些用途,依托国内的经济实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吕维霞李茹屠新泉。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

    3、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进步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策略,2009.(10)。

    4、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进步[J].社会科学家,2009.(2)。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